醉唐风流
超小超大

第166章新产业

五十文每斤盐,跟后世相比的话,肯定还是贵得离谱。

但宁书成也没办法。

晒盐也要给工人工资啊,而且,他的技术终究还是没后世的大工业化发达,成本没法完全降到白菜价。

就这,宁书成已经从中赚不到太多钱了,除去成本,每斤也就能赚两三文的净利而已。

而且那些中间商从他这进了低价盐后,肯定不会老老实实低价转卖的,他们只会把利润吃到自己口袋里!对此,宁书成也没太多招数,只能是严格挑选比较有良心、讲信誉的中间商。

然后就是尽量扩大生产规模,只要市面上的盐足够多,等中间商兜不住盘了,最终价格自然就会崩溃的,然后盐价就会一泻到底!这个过程会比较长,但除此志气啊,宁书成也没别的办法。

除非他自己当皇帝,在全国各地开设官营的盐店,强制规定不论哪里的盐都固定低价销售,谁敢多卖一文就杀头!

不过这个显然更加遥远,有生之年,宁书成都不知道自己能否做到呢……

宁书成晒盐可不光是为了做慈善,所以在低价的粗盐之外,他还开发了高价精盐,专门赚那些达官贵人的钱!

达官贵人、王公贵族们,手里不缺钱,对生活讲究,又喜欢攀比,所以宁书成也不客气,精盐定价每斤两贯——相当于后世的七八千块钱!

这要是在后世,白痴才会买呢。

但唐朝就不同了。

谁让这时代制盐技术落后呢?

杂质最少的四川井盐,吃着也苦得很。而且因为各种乱七八糟的矿物质很多,那些盐看着都带青绿色,放在后世就只能用作工业原料,直接拿来卖的话会被警察抓的!

但在唐朝,那竟然就是最上等的好盐了……

而宁书成搞出来的精盐,是在粗盐基础上,又用纯净的山泉水煮化,再用细纱布过滤掉肉眼几乎看不到的细沙等杂志,最后,再经过一些化学手段,中和、过滤掉其中的有害矿物质。

最终造出来的盐,不光口味纯正,吃不出任何苦、酸等杂味,眼色也白得跟雪一样!看着就让人眼睛发亮!

所以这些精盐也被命名为雪盐,倒是跟雪糖听搭配的。

但为了撇清,宁书成可不会承认这些盐都是他造的,免得被李二以私造、走私盐的罪名砍头。

所以晒盐的区域,距离思明镇有一段距离,中间也层层设卡,严禁除了幼卫之外的人接近。就连幼卫,也只有三级以上的才能知道相关消息!

这个级别,指的是保密级别,同时也算是对幼卫们综合水平的划分。

宁书成一共把手下的幼卫划分成了九个级别,最高的,就是陈政,还有赵霸、钱雄等十个营正。各个营副则是八级……以此类推,最低的一级。目前很多刚被吸纳进幼卫队伍的当地人也是一级。

要卖盐时,宁书成会派林十万他们出面,而且是在百十里外的一个荒岛上,以海盗的名义,自称那些盐都是从海外运来的。

敢做走私盐商的都不是蠢货,自然不太相信这种说法,但正因他们不蠢,所以也没有把疑心表达出来,更不会追根究底。他们只在乎盐价和货物量、质量,这就够了。

最终不出宁书成意料,那些贵得离谱的雪盐,根本就不愁卖,甚至还比粗盐更快卖光!

原来那些达官贵人们不光自己吃,还想拿那东西来送礼,而要送礼肯定是东西越贵越有面子,他们自然不会嫌贵。

那些走私盐商也够黑,在两贯的基础上,才运到泉州而已,就直接加价一贯!这要是再转运到中原去,还不知要贵到什么程度呢……

另一边,盐业给宁书成带来了一个好处,解决了他的一个麻烦。

——一直来,宁书成手里都比较缺“钱”,不是缺财产,而是缺铜钱本身!

此前,他的所有钱币都是靠中原的产业赚到的,然后钱也要费劲的从中原运过来,路上要冒不少的风险不说,铜钱本身也要占用不少货物空间。

况且铜钱在古代还有很多用处,老百姓们做各种铜器,都是化掉铜钱做的,宁书成要生产的不少东西也要用到铜……造成他手里铜钱非常稀缺!

然后,每天给工人们发放薪水,还要用不少铜钱,让宁书成很是肉疼。

现在好了,直接发盐给工人就行了!

这可不是宁书成换花样克扣工人薪水,在古代,盐本来就是可以直接拿来当钱用的。甚至在很多偏远山区、以及跟土人、胡人交易时,盐可能比铜钱还更好用!

毕竟钱又不能吃……盐却是什么人都离不开的东西,绝对不用担心盐会积压在手里“花”不出去。

而且宁书成还给工人们提供了很大优惠,比如一个工人一天工资是一百文钱,宁书成给他的盐,却值一百二十文!而那工人如果把盐积攒多一些,再倒手卖给似烟贩子的话,单位价钱可能还要提升到一百六七十文以上!

这就相当于,让工人们凭空多出了六七成的薪水!

所以这个政策很受当地人欢迎,不管汉人还是土人,一致要求工资永远这样处理……

靠着取之不尽、还几乎免费的海水制盐,宁书成每天都能赚到上千贯的收入!

可谓是暴利惊人。

但由于晒盐违法,必须严格保密,这个生意的局限性也比较大,只能在思明岛上展开。可对面的漳州、临泉也都是宁书成的底盘,他自然不能厚此薄彼,总不能让思明岛上的人富得流油,对面两个地方却苦哈哈的干瞪眼流口水吧?

于是宁书成又搞出两个产业来——甘蔗和棉花。

甘蔗,华夏就是原产地。

但因为气候等原因,这东西最初只有岭南、西南等地有少量种植。唐朝时,在后世广东一带种植的也不是很多。

可其实福建等地都能种,最多就是一开始气候不适应,产量会低一些。

但等种个两三茬,从中挑选出更适应福建气候的优秀品种来,产量就能提上去了。

醉唐风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三国轮回启始篇 连载中
三国轮回启始篇
落日焰花
简介:战火纷飞,红旗飘扬,烟还未销,飞影流光。我们何必记住那些麻烦的三国情节?三国英雄们转世投胎,一个个都变成了十四五岁的少年,在新的生活里写出不一样的生命篇章。进入轮回,世事难料,他们,是否还能找到原来的那个自己?
1.5万字2年前
老子是暴君皇帝 连载中
老子是暴君皇帝
不动明王2
简介:项坚穿越成大楚皇帝,却面临后宫干政,奸臣当道,外族入侵,内忧外患,大厦将倾的局面!老子是暴君,老子会怕谁,不服就干,顺我者,荣华富贵,逆我者,人头落地!本书数字版权由“智阅”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联系话本客服(我的-设置-客服咨询内)。
19.4万字2年前
春秋旧事 连载中
春秋旧事
素者
简介:历史浩如烟海,只说春秋时期的一些旧事供大家消遣
85.2万字1年前
光明:中世纪 连载中
光明:中世纪
御灵_
简介:文明与和平的时代会度过一个又一个的千禧,见证一个又一个旧世纪的结束,他们最终都会迈向光明,得到上帝的救赎,获得重生(注:本文章纯属虚构有绝对的不真实性,重复一遍不要把他当做正经历史!不要当做正经历史!)
9.0万字1年前
世界史:永恒之书 连载中
世界史:永恒之书
荒诞乐园
简介:除了一个名字“伊利亚”,他失去了所有的记忆。但大脑中一个冰冷的声音告诉他,他要写完一本“永恒之书”。写这本书不用笔,不用纸,而是要———用自己的双脚踏上古埃及的沙漠,用双手抚摸希腊的大理石墙,用血泪反抗暴政,用脊梁与汗水支撑起帝国的每一寸山河。他与世界历史的滚滚车轮同行,用头脑和血肉之躯,成就传说中一个个闪烁着光辉的记忆。
0.4万字1年前
乱世荒芜,逐光而行 连载中
乱世荒芜,逐光而行
岳峙
简介:心中的红星永存
1.1万字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