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唐风流
超小超大

第258章优待俘虏的影响

在李世民看来,他这个安排是非常高明的。

反正从他的角度来看,他这么优待俘虏,那么剩下那些高句丽城池的守将们听闻之后,对唐军的敌意肯定会大幅度降低,甚至主动望风而降!

其实后世很多统治者,也都有这样的想法。

但事实上呢?

这个做法绝对是蠢到了家!

首先,这样做会严重打击唐军自身的士气——唐军的普通士兵会想,我们那么拼死拼活的给皇帝打仗,结果连帮同袍报仇的愿望都不能满足?那如果是我死了,岂不是也没人帮我报仇了?

最关键的是,大家打仗这么拼命,战后最多就是被赏赐一点金钱,甚至只是上次一点酒肉等吃喝,升职?也就只有少数一些将官和表现特别突出的兵卒,才能获得一点官阶的封赏。

但作为敌人的高句丽人,在投降之后竟然还能继续当官,甚至官职比我们这些拼命帮皇上打仗的人还高!?

这公平吗?

开什么玩笑?

还有就是,在古代的战争中,胜利之后进城抢钱抢女人几乎都是标配,唐军也不例外——无关正义,这个时代全世界都是这样搞的。

毕竟朝廷也穷,没法给兵士们太多奖赏,要是还不让兵士们进城去抢一下、爽一把的话,兵士们为啥要帮你卖命?

尤其这次打仗很多的兵卒,都是从边疆的穷乡僻壤召集来的,这些兵卒都穷怕了,就像趁着这次打仗的机会发点财,回家无忧无虑的过后半辈子呢。甚至当初他们的主将在征召他们的时候,就是做出的类似许诺——要不然,很多人才不愿意来打仗拼命呢。

可现在,李世民却为了好名声,为了立标杆,严令不得进城抢掠,说要优待投降的高句丽人。要说李世民这也没做错,但你如果能多发点赏钱,补偿一下唐军的普通兵卒不是更好?

现在就为了你皇帝自己的面子,所有兵士们憋了在肚子里的火没法满足,心里怎能没有怨言?

这些,对唐军士气的打击可不小。

只不过毕竟是打了胜仗,整体上唐军还是很高兴的,高层的将官们也就没注意到下面普通兵卒的心态变化。

或者注意到了,但心里也不怎么在意。

……

另一方面,对高句丽人来说,李世民这个决定也是非常愚蠢的!

因为如果没优待俘虏的政策,高句丽人还会担心——如果硬扛到底的话,城破之后我们会不会受到唐军的报复屠杀?

基于这样的担心,很多主将在自忖无法抵挡住唐军进攻的情况下,就会干脆选择投降,以免事后被报复。

但现在就不同了!

白岩城的事情被宣传开后,剩下的高句丽主将们全都放心了——怕什么?打!能挡住唐军的进攻当然是好,事后就能得到高句丽国王的封赏,即便打不过也没关系,大不了最后城破时候再学习孙代音,临阵投降就是了嘛。

反正事后也不用担心被报复,怕什么?

这种想法其实很正常,只要是个普通人,都会这样想的。

反正抵挡唐军、冒犯天威也没啥后果,何乐而不为?

李世民却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想不明白,竟然会做出这么愚蠢的优待俘虏政策,真不知该说些什么好。

是李世民蠢吗?

当然不是,只不过李世民是皇帝,站的角度跟普通人不同,思索出来的东西自然也就跟一般人不一样了。

而且某种程度来说,李世民的想法也不算全错,优待俘虏确实有必要,但问题就是优待得太过火了!

正常来说,接受白岩城投降可以。

不让手下抢掠白岩城也行。

但孙代音这种敌方的主将,是绝对应该处罚的,哪怕不砍他的脑袋,至少也要关押起来吧?

反正不管怎么说,都不应该让孙代音继续担任白岩城的主人!

这已经不是优待俘虏了,而是脑残做法!

但这可是李世民做出来的决定,谁敢质疑?

长孙无忌等大臣,倒是也提了一些意见,但正因胜利而开心不已的李世民,根本就听不进去。

“朕意已决,卿等不必复言!”

得,还说什么?

毕竟并非所有人都是魏征。

而且即便是魏征,不也因为屡屡犯颜直谏而惹怒了李世民吗?

之所以这次东征没有带着魏征同行,就是因为魏征坚决反对东征,惹怒了李世民,罚他回家闭门思过去了。

长孙无忌等人心里也难免有侥幸心理——就算皇上这个决定错了,但大概也不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吧?之前辽东城等大城,敌人也坚决抵抗,最后还不是被唐军拿下来了?

因此,就算接下来的城池都一样坚决抵抗,说不定也没太大区别。

如果现在坚决反对皇上,说此举会导致战败,最后却被打脸了,那自己的钱途岂不是要完蛋?还可能在历史上留下一个预言不准、胆小怯懦的臭名,何必呢?

就在这种考虑之下,李世民的决定就无异议的通过了。

……

接下来,唐军再次出发,往下一站安市城而去!

这次,光在路上就走了十多天,倒不是距离有多远,而是路太不好走了,基本都是山川河流,非常不便于大军同行。

十几万人的大军,只能沿着狭窄的山间小道前行。光走人就已经非常困难了,辎重更是麻烦,而负责押送辎重粮草的又正好是倒霉的宁书成。

古代的车,不光车轮是木头的,就连车轴也是!

毕竟唐朝的唐铁产量实在太可怜了,即便有这两年宁书成的加成,让唐朝一年的钢铁产量突破了万吨以上,但放在整个大唐,仍然是杯水车薪。那些钢铁基本都有更关键的用处,还没奢侈到用来打造钢铁车轴的地步。

因此在路途中,不时的就会有车轴断裂、车轮崩坏的情况发生,让宁书成烦不胜烦。

而且很多地方的路窄得马走都困难,他还不许让人负责开路,翻山越岭的时候,人抬着车走也是必须的事情……真叫一个郁闷!

醉唐风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各国国家历史 连载中
各国国家历史
炅灵_25557744964887554
简介:介绍各国简介
2.2万字2年前
三国风云会 连载中
三国风云会
司空邀月
简介:一部逆天而行的三国,这一次将要扭转乾坤。
10.6万字2年前
血液型 连载中
血液型
诗人未死啊
简介:不要让我留在草地上,要让我躺在草地上,为冲向战场的我们祈祷……祈祷……--维克多·崔文章为现代战争题材,不会讲述历史,但会十分科学作者正在肝别着急了!
0.3万字2年前
李建成x李元吉 连载中
李建成x李元吉
一改没
简介:(究极兄控和弟控的故事)他生于治世,长于乱世,年少英侠,遍交豪杰,世称其为“李天王”,后逢隋末大乱,与父推翻暴政,辅立新朝,名曰“唐”,无数日夜孜孜求索,所忧为社稷,所虑为天下,一朝遇害身后凄凉,武德年间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只为后人留下一桩玄案和几桩笑料,可谓“英雄折戟,宝剑沉渊”,孤坟不见雪,无处话悲凉。(多平台发布)
9.4万字2年前
半生痴迷 连载中
半生痴迷
萬龘
简介:此一生,有人恋权有人恋财男主痴情,生于清末长于民国亦幸亦不幸皆在此书中
6.2万字1年前
曹植:烟花诗人 连载中
曹植:烟花诗人
无珠
简介: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阳武,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魏文帝曹丕之弟。中国三国时期文学家,诗人,音乐家。
0.1万字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