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朝开年,魏王继位,朝中多数老臣功成身退,京官不足,往往一官多职,实在辛苦。魏王升迁调度邻郡才士,下令无论男女,皆可参加三年一次的大选,德才兼备者入朝为官。
古往今来,女子入朝为官从未有过。魏王首开新例,氏族纷纷集聚商议,一致认为抛头露面同男子一起读书当官,有损女子清誉,还是成年嫁人,相夫教子的好。虽没明文规定,但早已暗中互通此理:不送大家闺秀参与大选。
因此受着最好教导的女子皆在闺中,能入朝中的女子寥寥无几,还常被暗中说道。
国朝五年,祁家诞下一子,取名祁瑜。
同年母亲过逝,三岁的女儿祁璇抱着弟弟随父入京,搬到了抚顺街。
祁家家风开明,祁璇早早念书,待祁瑜到了读书的年纪,祁父将他也送去好友温侍郎府内私塾念书,省下不少心。
国朝二十一年,第七次大选,姐弟俩都参加了。
祁璇在试厅,飞舞着毛笔答着初试的卷,都是关于四书五经六艺的问题,她答的索然无味,实在是题目太简单太基础了,稍微读过书的都会。
不免疑虑,临出门父亲还叮咛,口试,帖经,墨义,策论和诗赋于初试缺一不可,一定要慎重答题,注意笔误和语句逻辑,避开魏王名讳,严禁舞弊小抄……说了一大堆,差点害他们迟到。
没想到,大选的初试,就用这些来敷衍?
很快便写完了,她无聊的咬着笔杆,想着带弟弟祁瑜来报名时……
"考生,都察院都事祁温之子,祁瑜。"
"考生,都察院都事祁温之女,祁璇。"
记办报名的先生记了名,写到祁璇奇怪的看了她一眼,问"在哪就学?"
"同家弟借读温府私塾。"
先生看她的眼神还是很奇怪,面上犹疑,还是在名后记上书塾"行了。"
祁璇带着弟弟要走,耳尖听得他在背后嘟囔"女子参什么大选,正六品都事官也不小,还养不起一个待嫁的嘛!"
她早料到,女子参选会有人说三道四,没想到遇到的第一个会是饱读经书的国学先生。
祁瑜自然也听见了,看见姐姐慢慢转回去,心道不好,赶紧拽着她的胳膊,拦住她"姐,别气别气,咱不与他计较……"
他自然没拦住,被姐姐一个眼刀吓怂了,闭上嘴跟在她身后。
祁璇快步走到记名先生面前,并无半点不悦,面容沉静,拱手行礼朗声问"先生。小女冒昧请教,裴敏晨何许人?"
"裴敏晨乃内阁首辅,文坛重员,朝中大事皆需同内阁奏行,魏王都器重与尊敬的人!太子都要唤句裴夫子的。众人皆知!"语气中对其无半点不服,满是钦佩 ,他未明问这作甚,认真答着。
一旁有人附和着点头,疑她为何有此一问。
祁璇不理旁人的反应,很赞同的微笑着点头"先生说的极是。小女自幼倾慕裴首辅,励志成为对国朝有用之人,免百姓于苦役,护国朝以平宁。相信先生在国学办事也是这样想的吧!"
"自然!"记名先生说完才反应过来,她突然说这些想是听到他之前说的话了。
人家小姑娘一身正气的要为国为民,不免后悔一时嘴快,那么多书也不是白读的,立马起身喏"姑娘好气度,那我便祝福姑娘蟾宫折桂,马到功成。"
"谢过先生,告辞。"祁璇很客气的拱手拜别。
祁瑜颠颠的跟在后,呼了口气,不明觉厉。
两个读书人争锋就是高深莫测啊!
……
如果裴首辅遇到旁人这样说她,她会怎么做?她当初会是坐在这儿答的初试吗?那时候的题是什么样的?祁璇看着卷上的题一个个组成裴敏晨的名字,想入非非。
女子试厅与男子并无不同,此考只报两人,一人一隔间,两个监试各看一人。
她回神,起身示意。
女监试以为她是答完了,过来准备收卷呢,听她说"敢问监试,口试,帖经,墨义,策论和诗赋,这属哪一样?"
侍讲请淡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