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嘉靖帝朱厚熜驾崩,庙号明世宗。内阁首辅徐阶以大行皇帝名义颁布《世宗遗诏》,平反嘉靖年间冤案,拨乱反正,民心大悦。
是年,世宗第三子裕王即位,次年改元为隆庆。是为穆宗。
隆庆元年,皇帝下诏,原裕王府讲官张居正,陈以勤入内阁。这年,徐阶为夏言,杨继盛,沈炼,曾铣等嘉靖年间蒙冤诸臣平反,沉冤昭雪,百姓无不欢欣。
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即位,为功臣进官,为忠臣平反。夏,沈二府数十载的冤案得以平反。可惜,无人找出当年二府遗孤。而陆家,也因为嘉靖的离世,而日益倾颓。当年,陆炳为指挥使,迫于严嵩势力,持中立态度,未对当年裕王施以援手。如今裕王登基,陆家的权势已经到了尽头。
内阁
新皇登基,内阁自是忙得焦头烂额。
徐阶作为首辅,统率大局,内阁次辅李春芳忠厚老实,高拱一如既往地执拗,更因为遗诏一事,对徐阶颇为不满。新入阁的张居正和陈以勤又不熟悉内务,陈以勤上了年纪,醉心于儒术,不太过问内阁琐事,入阁,不过是裕王答谢讲官数十年如一日的陪护之恩。而张居正,作为内阁资历最浅的一人,自然要更多承担琐事纷扰。
早朝后,几人依惯例在宫中处理事务。高拱斜眼瞥了一眼坐在主位的徐阶,又扭头看了看新入阁的张居正,颇为不屑。
”徐阁老,真是瞒的我们好苦啊。“高拱冷冷出声道,”大行皇帝遗诏,我等竟不知?倒也不让我们尽一尽臣子之道。“
言中讽刺之意,昭然若揭。显然在为徐阶私自做主起草遗诏而不满。
”这不是,看更深露重,怕高大人耐不住冬夜寒气,老朽只能代行其事。“徐阶不紧不慢,缓缓出言道。
”我看徐阁老是多虑了吧。“高拱呵呵地假笑两声。
张居正见提及遗诏,忍不住出言想为徐阶解围。
”高大人.......“
”张太岳,你少来沾边!“高拱铁青着脸,发怒道。”你一个四品官员,凭什么起草遗诏!“
”你!“张居正哑口无言,涨红了脸,说不出话来。
确实,在入阁前,他没有资格起草皇帝遗诏。
"哎呀,各位大人,就少说几句吧。你们年轻人就是沉不住气.......”一旁的陈以勤忍不住劝解道。
内阁中,资历最深的陈以勤老大人都开口了,几人也不好再说什么。高拱悻悻地拂袖回位,冷哼一声。张居正憋着气,一言不发。而身为首辅的徐阶,却若无其事,显然已经习惯了。
京郊
落日倾颓,昏黄的斜阳下,沈易穿着一袭青衫,在墓园里穿行。她提着竹篮,孤身一人行走,最终停驻在一丛低洼的坟茔前。她沉默良久,只是凝视着坟墓,眼中流露出浓浓的悲凉。
”爹,娘,兄长.......我来看你们。“沈易垂着眼,看着坟茔纵生的枯草,缓缓蹲下,伸手去拔那些枯黄的野草。
冷风吹过,她颤了颤眼睫,滚落下几滴清泪。
十七年,整整十七年,在背负了十七年的冤屈,罪名,他们沈家今日终于沉冤昭雪!
”我记得,那一年,我才九岁......."沈易凄冷一笑,眼中又滚落起泪珠,她的眼中又浮现出浓稠的血海和深深的执念。
那一年,沈府蒙冤,父亲于狱中绝望自缢,以示文人清白。母亲亦是绝望殉情,三尺白绫自悬于绣楼。念及年幼,她和兄长幸免遇难,得以活命。
沈易狠狠地抹了抹脸,把竹篮里的火烛贡品摆在坟茔前,默默流泪。
后来,她长大了,有兄长庇佑的她,过得不算太艰辛。直到兄长再被严世蕃陷害,活活打死在诏狱里,她才明白,她身上背负的责任。
”沈家再也不是罪臣!“沈易坚定地宣告着,她把脸慢慢靠在低矮的墓碑上,任凭脸上沾染尘土。”严家倒了,世宗殁了,沈家平反了......."沈易泣不成声,她对着坟茔拜了三拜,将纸钱靠近火烛,任凭他们燃烧在墓碑前。
“爹,我们沈家没有落败。”沈易冷冷地盯着被火焰吞噬的纸钱,近乎偏执,“我们沈家的子孙,终会为自己正名。”
于是,她隐姓埋名,费尽心机,她逃到江南,踏入官场,她步步惊心,慢慢学会了玩弄权术。她与乱臣贼子为伍,忍辱负重,与仇人同室,她被贬东南,她身负重伤,她三入诏狱…板子,断骨,刀伤…甚至是接近死亡,一次一次,只是为了翻案。
她要报仇,要平反,要翻案。她遇见很多人,朋友,爱人,孩子,政敌,倭寇…她也手染鲜血,上阵杀敌,一次一次在刀剑火海偷生。
如今,她熬出来了……
是啊,这一天,她盼了许久。
从一个小小的庶吉士,到翰林院的编修,到都察院的御史,吏部侍郎……她曲意逢迎,她蓄意讨好,极尽谄媚…
一切的一切,只为了今天。
“沈家绝无逆臣贼子!"沈易对着墓碑深深一拜,泪光中,她隐隐看见父母兄长的笑脸,然而再一睁眼,燃尽的火烛渐渐熄灭。
她慢慢起身,再一次凝视着这两座墓碑,最终消失在最后一抹如血的残阳里。
锦衣之下之情深不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