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陪伴,带动和指导孩子们及女儿的阅读和写作,我也开始了自己的阅读与写作。2018年7月,我开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心教随笔”。尽管我自己并没有系统和专业地学过写作,但这并不影响我从个人角度对名家作品进行思考与诠释。同样的,孩子们也总能从孩子的角度对这些作品进行理解与解读。很多时候,孩子们在课堂上的某些见解反倒能够触发我的灵感,令我茅塞顿开,令我激情澎湃,令我完全抛却了自己精心备的课。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的确意义非凡!
鲁迅先生在《百草园的泥墙根》中教会了我们视觉、听觉与触觉描写在文章写作中的综合运用,活灵活现。
汪曾祺先生用《夏天》和《下大雨》教会了我们以独特的视角去观察和思考,清新别致。
朱自清先生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教会了我们“白描手法”,朴实自然。(白描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在文学创作中,就是不用华丽的辞藻,也不精雕细刻、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单朴素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来,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鲁迅先生曾把这种手法概括成十二个字,即“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丰子恺先生借《送给我的孩子们》告诉我们语言和写作要贴近生活,触手可及。
沈从文先生的文章,教会了我们连动描写,身临其境。
沈石溪先生则以其专注的动物小说向我们展示了真情实感与丰富想象的完美结合,感人至深。
潘幸泉妈妈的一篇文章让我们理解了写作的真正意义与价值,积极向上。
学以致用是提高的关键。结合自己写《下大雨》和《雨趣》的经验与体会,我教孩子们在写作中要注意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在生活中要学会细心观察,认真思考,要尝试以微小的细节表达自己的情感。
雨趣
雨后的空气分外清新,天气也很凉爽。难得的好机会!午饭后就带着儿子和女儿去公园走了走。
走进公园,先来到一片草坪前。扑入眼帘的就是一大片翠嫩的绿,让你的眼睛格外舒服。儿子像出笼的小鸟,一边咯咯地笑,一边到处“飞奔”;女儿就文静多了,轻轻地走进草坪去采蘑菇,一种不知名字的、伞状的小蘑菇。远处,几只小鸟在草坪上欢快地蹦着,忽而停下来,低下头,啄几下;忽而静立在那儿,转动着小脑袋四处看看,可爱极了;忽而振翅飞起,却只是贴着草坪掠来掠去。
草坪旁边不远处是一片五颜六色的小花,被雨水洗过后,变得更加娇艳,好像还有点刺眼。凑近去看看,许多小花瓣上还带着晶莹的小水珠,在鲜红的花瓣的映衬下,像一颗颗熠熠生辉的小水钻,真好看!
再往前走就来到了沉绿湖。湖面很平静,些许微风拂过,也会泛起细细的波纹。湖水却有些浑浊,但还能清楚地看见浮在水面下的小鱼,三五成群或十几条一群。它们也在家里闷坏了,出来透气了吧:有的一动不动,有的悠闲地、慢慢地游动,有的如离弦之箭,嗖的一下就窜出老远……扔进去一小块石子,水面溅起一个丁字泡,再看那些小鱼,都像受惊的小动物一样,四散着窜向湖底或远处。儿子在旁边高兴地哈哈大笑。真好玩儿!
用心5年,省心12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