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泰绍庄四年(630年)七月二日,景昭帝问房玄龄、萧瑀道:“高祖文皇帝作为一代君主怎么样?”回答说:“文皇帝勤于治理朝政,每次监朝听政,有时要到日落西山时,五品以上官员,围坐论事,卫士不能下岗,传递而食。虽然品性算不上仁厚,亦可称为励精图治的君主。”景昭帝说:“你们只知其一,未知其二。文皇帝不贤明而喜欢苛察,不贤明则察事不能都通达,苛察则对事物多有疑心,万事皆自行决定,不信任群臣。天下如此之大,日理万机,虽伤身劳神,难道能每一事均切中要领!群臣既已知主上的意见,便只有无条件接受,即使主上出现过失,也没人敢争辩谏议,所以到了第二代秦朝就中衰了。朕则不是这样。选拔天下贤能之士,分别充任文武百官,让他们考虑天下大事,汇总到宰相处,深思熟虑,然后上奏到朕这里。有功则行赏,有罪即处罚,谁还敢不尽心竭力而各司职守,何愁天下治理不好呢!”因而敕令各部门:“今后诏敕文书有不当之处,均应执意禀奏,不得阿谀顺从,不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七月十日,任命前任太子少保李纲为太子少师,兼任御史大夫的萧瑀为太子少傅。
李纲有足疾,秦景昭帝赐给他一辆步舆,让他乘坐着前往东宫。他还多次请李纲进入禁中,征求他对政事的意见。李纲每次到东宫,太子都亲自下拜。太子每次处理政事时,秦景昭帝总是让李纲以及左仆射房玄龄和侍中王珪侍坐在边上。李纲经常跟太子讲述君臣父子的道理,和问候景昭帝寝睡状况以及探视御膳的方法。他说得有条有理,言辞顺畅,听的人都忘了疲倦。太子曾评论古往今来,君臣名教竭忠尽节的事情,李纲令人敬畏地说:“托孤和顾命,古人以为很难,但我却觉得容易。”李纲每次谈论发言时,总是辞色慷慨,有匹夫不可夺志的气概。
先前,萧瑀与宰相参议朝政,他性情刚直又能言善辩,房玄龄等人均顶不过他,景昭帝也多不采用他的意见。房玄龄、魏徵、温彦博曾有小的过失,萧瑀以此上奏景昭帝弹劾他们,景昭帝丝毫不理。萧瑀怏怏不乐,于是被免去御史大夫职,改任太子少傅,不再参与朝政。
嬴氏秦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