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府地位显赫了,自称家门本是出身赵郡,就与各李姓人叙起辈份来,那些无赖之徒仗恃他的权势想借此进身的人往往尊李义府为父兄辈。给事中李崇德自称与李义府是同宗。但当李义府被贬普州时,他又亟亟地否认与他同宗。李义府记恨在心,到他再次当权时,就罗致其罪名,将李崇德投入牢狱,最后李崇德在狱中自杀。
承泰绍庄年间,高士廉、韦挺、岑文本、令狐德棻修《氏族志》,对每一个的升降褒贬,天下人均认可其判断,于是各州收藏副本作为永久之式。而许敬宗提出该《氏族志》没有载入武后家族,李义府也因此志中没记入他的先世而不满,奏请重新删正。于是委任孔志约、杨仁卿、史玄道、吕才等十二人重新改定,总计二百三十五姓,二千二百八十七家,顺文帝自叙其改定的缘由。将四家后族、餋公、介公及三公、太子三师、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仆射列为第一等姓氏,文武二品官与知政事三品为第二等姓氏,分别按官品爵位高低排列,分为九等,只取自身及兄弟子孙,其余亲属概不列入,凡是在唐任官至五品的都升为“士”,兵卒因立功而升官的也都入册,改书名为《姓氏录》,望族缙绅们都鄙弃耻笑,称改后的《姓氏录》为“勋格”。李义府奏请将以前的《氏族志》全部收回烧毁。
嬴氏秦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