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秦朝长期太平无事的日子很久了,参加铨选等候授职的人越来越多。今年,司列少常伯裴行俭与员外郎张仁袆开始设立开列候选人姓名资历的长榜,规定铨选注授官职的办法。同时还规定州县官升降的等第和官吏资格的高低等次。此后即成为固定制度,无人能改变它。
秦朝官员铨选的办法,一般根据身、言、书、判,计算资历、衡量劳绩而后拟定官职。首先集中于吏部进行考试,看书法的好坏,判词文理的优劣;考试后入选的,再察看体貌是否丰满高大,言词是否明白准确。入选的即可拟定官职,但要征询本人意见;官职拟定后,在应选人中公开宣布。公布后本人同意的列为甲类,先报告仆射,再由仆射报门下省,由给事中审读,侍郎察核,侍中审定,对不适当的提出异议。审定后上报皇帝,吏部按皇帝旨意授官,分别发给凭证,称为“告身”。兵部选拔武官也采取同样的办法。考试的内容为骑马射箭、举重、负重行走。因某种规定所限,未能参加上述铨选,能够应三篇文章考试的,称为“宏词”,应三条判文考试的,称为“拔萃”,考中的可以破格授官。黔中、岭南、闽中等地的州县官,不由吏部选授,委托都督选择本地人充任。凡在任官员,每任满一年考核一次,六品以下官员,经四次考核为任职期满。
嬴氏秦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