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幽王九年(前773年),郑桓公请求周幽王,向东迁移他的百姓到雒邑(今河南洛阳)以东。得到周幽王同意后,郑桓公便派长子掘突带上丰厚的礼物向虢郐二君借地。虢郐二君因郑桓公是当朝司徒、天子叔父,位高权重,并贪图礼品丰厚,于是各自献出五座城池。郑桓公闻讯大喜,如此郑桓公便有立国的基础。 [14] 不久,郑桓公下令原封地上的居民东迁。根据太史伯的建议,把家属和重要财产安置在虢、郐之间的京城(今河南荥阳京襄城),史称虢郐寄孥或桓公寄孥。
死于国难
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申国国君申侯因周幽王废黜自己的女儿王后申后、外孙太子姬宜臼,而立褒姒母子为王后和太子 [15] 之事,大为恼怒,于是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不久犬戎攻陷镐京,在骊山之下杀死周幽王,并同时杀害郑桓公。 [16] 郑桓公死后,郑国人共同拥立他的儿子掘突为国君,是为郑武公。 [17]
历史评价编辑 播报
司马迁《史记》:“封三十三岁,百姓皆便爱之。” [18]
司马贞《史记索隐》:“厉王之子,得封于郑。代职司徒,缁衣在咏。虢、郐献邑,祭祝专命。” [18]
史记记载编辑 播报
《史记卷四十二 郑世家第十二》
郑桓公友者,周厉王少子而宣王庶弟也。宣王立二十二年,友初封于郑。封三十三岁,百姓皆便爱之。幽王以为司徒。和集周民,周民皆说,河雒之间,人便思之。为司徒一岁,幽王以襃后故,王室治多邪,诸侯或畔之。於是桓公问太史伯曰:“王室多故,予安逃死乎?”太史伯对曰:“独雒之东土,河济之南可
居。”公曰:“何以?”对曰:“地近虢、郐,虢、郐之君贪而好利,百姓不附。今公为司徒,民皆爱公,公诚请居之,虢、郐之君见公方用事,轻分公地。公诚居之,虢、郐之民皆公之民也。”公曰:“吾欲南之江上,何如?”对曰:“昔祝融为高辛氏火正,其功大矣,而其於周未有兴者,楚其后也。周衰,楚必兴。兴,非郑之利也。”公曰:“吾欲居西方,何如?”对曰:“其民贪而好利,难久居。”公曰:“周衰,何国兴者?”对曰:“齐、秦、晋、楚乎?夫齐,姜姓,伯夷之后也,伯夷佐尧典礼。秦,嬴姓,伯翳之后也,伯翳佐舜怀柔百物。及楚之先,皆尝有功於天下。而周武王克纣后,成王封叔虞于唐,其地阻险,以此有德与周衰并,亦必兴矣。”桓公曰:“善。”於是卒言王,东徙其民雒东,而虢、郐果献十邑,竟国之。
二岁,犬戎杀幽王於骊山下,并杀桓公。 [19]
家族成员编辑 播报
父亲:周厉王姬胡
哥哥:周宣王姬静
儿子:郑武公
郑桓公墓编辑 播报
郑桓公墓,位于陕西省华县西关螺钉厂后院中西侧,墓冢周长10米,高2.1米。
郑桓公墓
郑桓公墓
郑桓公墓地原有三间郑桓公祠及一座功坊,在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1556年1月23日)发生的强烈地震所毁。万历年间,郑桓公祠及功坊修复,将原功坊上所题“缁衣遗爱”四字,改题为“周宗忠贤”。明末时祠与坊再度废毁,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华县县长吴至恭修葺。新中国成立后,郑桓公墓得到妥善保护。1957年5月,陕西省人民委员会(今陕西省人民政府前身)将郑桓公墓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2年战备时略有破坏。1988年,华县文管会与螺钉厂将残留土冢四周用砖砌封,顶部用水泥抹盖。2007年,华县人民政府拨专款重新进行维修,郑桓公墓从而得到更好的保护。
东汉后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