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汐颜今日科普:夏至。
------------------------------------------------------
科普君:夏至(Summer Solstice)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日期在每年公历6月20日-22日之间。
科普君:夏至在中国古代也是重要的传统节日(节气),在清代以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而宋代百官还会在夏至时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
科普君: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对于中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来说,夏至过后,正午太阳高度开始逐日降低;对于中国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区来说,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过后经南返,太阳再次直射后才开始逐日降低。
------------------------------------------------------
科普君:中文名:夏至;外文名:Summer Solstice;别名:夏节、夏至节。。
科普君:代表寓意:炎热将至;气候特点:暴雨、梅雨天气、高温、潮湿;季节:夏季;时间:每年6月20日或21日或22日;太阳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科普君:前一节气:芒种;后一节气:小暑。
科普君:风俗活动:祭神祀祖、消夏避伏;风俗食物:麦粽、夏至饼;农事活动:蓄伏前雨水;养生:多吃苦味食物、调养精神;三候: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属性:农历二十四节气的五月中气;涵义: 炎热的夏天来临。
------------------------------------------------------
科普君:中国古代一些文学作品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意思是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并且认为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
科普君:二候蝉始鸣,意思是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三候半夏生,意思是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
科普君:夏至东风摇,麦子水里捞。夏至东南风,平地把船撑。冬至始打霜,夏至干长江。冬至江南风短,夏至天气旱。夏至东风摇,麦子坐水牢。初头夏至十头割,十头夏至两头割,两头夏至骑拉着割。夏至狗无处走。夏至有雨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夏至食个荔,一年都无弊。芒种栽秧日管日,夏至栽秧时管时。夏至伏天到,中耕很重要,伏里锄一遍,赛过水浇园。日长长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夏至风从西边起,瓜菜园中受熬煎。夏至落雨十八落,一天要落七八砣。
------------------------------------------------------
科普君:中国农历中“九”是习惯用的杂节,有“冬九九”和“夏九九”。其中“冬九九”流传较广,它是以冬至那一天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个九,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三九、四九是全年最寒冷的季节。
科普君:“夏九九”是以夏至那一天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个九,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同样,三九、四九是全年最炎热的季节。它与“冬九九”形成鲜明的对照,遗憾的是它不广为流传,其实“夏九九”确实生动形象地反映日期与物候的关系。
科普君:最能反映中国大部分地区气候特点的是最近在湖北省老河市一座禹王庙正厅的榆木大梁上的《夏至九九歌》,全文是: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科普君:北方农村的“夏九九”歌,是: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汗湿衣服透;五九四十五,树头清风舞;六九五十四,乘凉莫太迟;七九六十三,夜眠要盖单;八九七十二,当心莫受寒;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
科普君:“夏九九”歌虽然未广泛流传,但它比冬九九适用范围更广。除了青藏高原、西北部分地区等地区不适用外,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适用。这是因为中国南北温差夏季小,冬季大。因此“夏九九”歌就没有“冬九九”的那种地域局限性。
-------------------------本文完-------------------------
汐颜科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